雅昌艺术网 |艺术家网首页 | 论坛 | 博客 | 艺搜
 
 罗小韵
 http://luoxiaoyun.artron.net/
 
  搜索:
 
丹巴
 
作者:罗小韵  发布时间: 2010-04-06 15:36:58
 
 

2004年11月18日

  很早就听说甘孜州有个丹巴县, 素有“千碉之国”之称, 且民风淳朴, 风光秀丽, 但一直没有机会去,没想到9月底顺道去了一趟,时隔一个多月,我又一次来到丹巴。此时秋色正浓,丹巴的美是让人心醉的,那种自然、原始、淳朴的美,让人流连往返。

  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, 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,是四川省甘孜州的东大门, 全县有5000多平方公里。 五条山脉群和五条江河呈360度的辐射状, 围绕一个中心形成绿色旋窝, 这就是丹巴, 古称 “绒米章谷”,藏语意为“群山之头相聚的地方”。这种独特的地理构造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注意,被科学家称之为 “天然地理学博物馆”。

  在丹巴县时, 恰好碰上了一位法国人, 她是美国育利康基金会会长冰焰女士,这些年致力于中国的古碉研究。在1998年第一次造访丹巴后,她7年内连续15次来到了丹巴。她去过西藏及中国有碉楼的很多地方,但是她喜欢丹巴的环境、气候和植被,以至于还在丹巴县城买了一所房子。她说,她研究碉楼是为了保护碉楼,以人为本,为当地社区服务,给当地人带来好处。她策划的丹巴古碉摄影展览,已于2004年12月7日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展出,并计划巡展巴黎、北京。

  为了一睹碉楼的真面目,我们随着丹巴县文化馆的桑丹馆长访问了许多有碉楼的寨子。丹巴在上个世纪40年代,曾有古碉3000余座,历经风雨剥蚀和战乱沧桑,现全县还存古碉562座。碉楼完全采用山石、粘泥和木头修砌而成,墙体用数百斤的大石头和片石搭配砌成,下宽上窄,厚实坚固,在丹巴全县境内到处耸立着,雄伟壮观, 直插云霄。其中尤以县城东部梭坡乡和中路乡最为集中。梭坡乡现存古碉175座,中路乡88座,几乎占了全县的一半。

  从中路乡到梭坡乡,我们徒步翻山走了整整一天,辛苦是不用说的, 一般游客没有这样走的, 但这使我们得以更近距离观察古碉。碉楼根据功能分为寨碉、家碉、官碉、经堂碉等; 形状为四角、五角、八角、十三角等,其中大部分为四角碉。古碉在历史上首先是战争的产物。清乾隆年间,大小金川土司两次叛乱,清朝两次发兵金川,战事长达8年之久, 但金川土司凭借地势险要,坚碉林立,人心团结拼死决战,使得清军屡战无功,伤亡惨重。

  后来随着天下稳定及居住条件的发展,碉楼更多用于储物及安置经堂等作用。

2005年4月6日

  丹巴的藏族寨子个个都很美丽, 但又各有特色。革什扎河畔的布科村和巴郎村, 小桥流水, 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;而中路乡的12个村庄分布在小金河两旁, 夏日麦田青翠, 秋日里五颜六色的树林点缀在寨子周围, 让人心旷神怡;甲居藏族民居更为集中, 登上村里的最高点, 俯瞰下望, 雪白的楼房散落在田野里,秋天屋顶上晒满了老玉米, 甚为壮观;而分布在大渡河两岸的梭坡乡和蒲角顶,地势陡峭,古碉藏寨衬托在雪山白云之下, 更让人深深地体会到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感受。

  在丹巴, 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、哪户藏民家庭, 一股浓浓的乡情就会包围着你。我们第一次去正逢夏秋之交, 藏民家自产的苹果、梨,忙不赢地往我们兜里塞, 直至塞不下为止;让座倒茶更是家家一样, 当你住下了, 主人便会端上来一大桌丰盛的菜肴, 有当地最有名的美味如香猪腿、火烧馍馍、酸菜包子、酸汤面片及各式炒菜等等。青菜均是农家自种的无污染的蔬菜, 这无疑比都市里的任何大餐都美味可口。

  早就听说嘉绒藏族婚礼很有特色,很想看看,也就是这样巧, 我们在丹巴采访时, 恰好在中路乡碰上了一场婚礼, 终于如愿以偿。新郎名叫吾俄呷实,新娘名叫哥达格玛, 同住中路乡基卡依村, 离我们住的桑丹馆长家只有半小时路程。正午12点左右, 我们赶到新郎家, 结婚仪式刚刚开始。首先由双方的长者祝辞, 祝辞的内容大多为祝福的言词, 同时还要夸奖新娘的美丽, 最重要的是, 长者要告诉新婚夫妇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, 这个过程要持续一个多小时。接着先由送亲的100户人家的代表送上礼品, 每户要送的东西有:腊肉、 70-80斤麦子、黄豆等, 还要送一些现金(每户几元至几十元不等), 用哈达裹好呈上, 由主持者接过, 登记造册, 再将哈达献给新婚夫妇及他们的伴郎和伴娘, 娘家人送完后, 便由新郎家的亲戚接着送, 等着全部送完, 已是两三个小时以后了。下午4点多钟, 便开始举行婚宴, 在新郎家门口的田里, 摆了17桌, 第一批吃饭的均为新娘家送亲的人, 约有二三百人。新郎家为此婚宴杀了三头猪, 菜肴很丰富, 每桌均有十几道菜。待整个仪式结束后, 人们点起篝火, 跳起锅庄, 这种欢乐的气氛要持续4天至5天。

  嘉绒藏族的锅庄节奏并不很快, 舞步舒缓自如, 但这是观察丹巴美女的最好机会, 丹巴又被称之为美人谷。这里海拔只有1700米, 属大渡河河谷气候, 日照充足, 气候湿润, 以农业为主,丹巴的姑娘面貌清秀。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是丹巴特定的地理环境养育了这里的子民。

2005年4月6日

  丹巴的藏族寨子个个都很美丽, 但又各有特色。革什扎河畔的布科村和巴郎村, 小桥流水, 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;而中路乡的12个村庄分布在小金河两旁, 夏日麦田青翠, 秋日里五颜六色的树林点缀在寨子周围, 让人心旷神怡;甲居藏族民居更为集中, 登上村里的最高点, 俯瞰下望, 雪白的楼房散落在田野里,秋天屋顶上晒满了老玉米, 甚为壮观;而分布在大渡河两岸的梭坡乡和蒲角顶,地势陡峭,古碉藏寨衬托在雪山白云之下, 更让人深深地体会到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感受。

  在丹巴, 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、哪户藏民家庭, 一股浓浓的乡情就会包围着你。我们第一次去正逢夏秋之交, 藏民家自产的苹果、梨,忙不赢地往我们兜里塞, 直至塞不下为止;让座倒茶更是家家一样, 当你住下了, 主人便会端上来一大桌丰盛的菜肴, 有当地最有名的美味如香猪腿、火烧馍馍、酸菜包子、酸汤面片及各式炒菜等等。青菜均是农家自种的无污染的蔬菜, 这无疑比都市里的任何大餐都美味可口。

  早就听说嘉绒藏族婚礼很有特色,很想看看,也就是这样巧, 我们在丹巴采访时, 恰好在中路乡碰上了一场婚礼, 终于如愿以偿。新郎名叫吾俄呷实,新娘名叫哥达格玛, 同住中路乡基卡依村, 离我们住的桑丹馆长家只有半小时路程。正午12点左右, 我们赶到新郎家, 结婚仪式刚刚开始。首先由双方的长者祝辞, 祝辞的内容大多为祝福的言词, 同时还要夸奖新娘的美丽, 最重要的是, 长者要告诉新婚夫妇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, 这个过程要持续一个多小时。接着先由送亲的100户人家的代表送上礼品, 每户要送的东西有:腊肉、 70-80斤麦子、黄豆等, 还要送一些现金(每户几元至几十元不等), 用哈达裹好呈上, 由主持者接过, 登记造册, 再将哈达献给新婚夫妇及他们的伴郎和伴娘, 娘家人送完后, 便由新郎家的亲戚接着送, 等着全部送完, 已是两三个小时以后了。下午4点多钟, 便开始举行婚宴, 在新郎家门口的田里, 摆了17桌,第一批吃饭的均为新娘家送亲的人, 约有二三百人。新郎家为此婚宴杀了三头猪, 菜肴很丰富, 每桌均有十几道菜。待整个仪式结束后, 人们点起篝火, 跳起锅庄, 这种欢乐的气氛要持续4天至5天。

  嘉绒藏族的锅庄节奏并不很快, 舞步舒缓自如, 但这是观察丹巴美女的最好机会, 丹巴又被称之为美人谷。这里海拔只有1700米, 属大渡河河谷气候, 日照充足, 气候湿润, 以农业为主,丹巴的姑娘面貌清秀。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是丹巴特定的地理环境养育了这里的子民。

 
(新闻来源:艺术家提供)